曾沛霖堅信「Anything is possible」 鼓勵香港年輕人追夢
2022年10月11日

曾氏集團主席曾沛霖(Patrick)將自己定位為環球投資人,秉持的信念是「Anything is possible」(凡事皆有可能,AIP),管理的家族辦公室,主要投資物業和創新科技,項目遍及世界各地。兩年前疫情期間,眼見年輕人意志消沉,Patrick決定創立一個名為「Anything is possible」的Podcast節目,訪問在各領域突破自身局限的人士,現身說法鼓勵年輕人追夢!

撰文:張婷婷 本刊特約記者、鄧傳鏘 本刊總編輯

現年46歲的 Patrick是曾氏集團第四代掌舵人,Anything is possible既是自己的格言,也是曾氏家族的寫照。五十年代,Patrick的祖父曾己有決意離開窮鄉僻壤──沙頭角茘枝窩,孤身飄洋過海到英國利物浦謀生,當時年僅27歲,不黯英文,欠缺資本和人脈,憑着客家人的勤儉,開了Blue Sky藍天餐館。

意識到兵荒馬亂的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缺乏中餐館,反而是開拓機會,立即派年僅十六歲的長子到當地開荒,營運New Blue Sky新藍天餐館。作為長子嫡孫的Patrick在貝市土生土長,刻苦力學後到倫敦College of Law(現稱University of Law)修讀法律。

小學時被同學欺凌

Patrick 1998年回流香港,先在律師行工作,2010年才參與家族業務,徵得家人同意後,把傳統的華人家族生意,轉型為歐美流行的家族辦公室(family office),業務亦由原來的物業租務管理,擴展至創新科技項目。曾經投資利用全息投影技術重現已故歌星米高積遜舞台風采的公司,近期則投資了美國Ad Astra火箭公司。

由茘枝窩走出來的中餐廳,發展至今日跨國高科技投資,一切源自Patrick自小就有AIP的信念。

「童年在北愛成長,大學在倫敦求學,始終被視為是異鄉人,以為回到香港,大家會當自己人,怎知道自己的口音、鬼仔的行事作風,被香港同事當是外人。」Patrick笑稱,身份認同危機伴隨自己成長,但他將這一劣勢變為優勢,明白東西方文化的不同,才可以作為跨國投資的中間人。

回憶小學時期,Patrick一家人在貝爾法斯特是極少數的異族面孔,家人以客家話溝通,四五歲上小學時仍不懂英語,來到陌生校園雞同鴨講,莫名其妙便被同學推打。這種捱打日子持續了一兩年,有一次因損傷太明顯,母親逼問下才把被欺凌一事和盤托出。

化憤怒為動力 負面變正面

年幼的他並不理解為何被欺凌,只覺得憤怒,不想捱打想還擊!他的反擊,不是打回去,而是化憤怒為動力,把負面變成正面,「慢慢用這種憤怒來刺激自己,凡事做到最好,運動好,讀書好,乜都好,一定要贏!」

「如果沒有被人欺負,就不會咁想去上進,咁努力去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!」這段被欺凌的日子令他建立了「Anything is possible」的信念;如今人成熟了,年紀大了,他進一步明白到,不是要贏對手,而是要超越自己!

工作方面,對他而言每宗交易都是AIP,「個個人都覺得唔得,但我覺得點解唔得呢?」最近他投資了美國Ad Astra火箭公司,研究等離子體火箭推進技術。「十年前冇想過曾氏可以投資火箭技術,聽到都覺得誇張!」但時代改變了,火箭項目已非遙不可及了。

投資升值三百倍

他希望,透過投資這個火箭項目達到兩個目的,一是這項新技術可縮減飛行時間,幫助人類太空旅程,二是希望太空研究的成果,可以幫助解決地球的問題,如環保危機。「對於幫到人,有正面影響力的項目,我都有興趣!」

另一個AIP的例子是他約於2018、19年認識美國創業家John Textor,Textor的公司研究電子人技術(digital human technology),曾於2014年以全息投影技術令已故歌星米高積遜重現舞台,從而打出名堂。「我一見到個示範,就知呢單嘢贏梗!問題係點樣的生意模式?」

Patrick入股後,游說對方放下曠日持久的電子名人演唱會計劃,改為開發人面電子數據平台,之後透過收購合併,用了兩年多就由場外交易市場(OTC)股份公司,蛻變成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。他入股時公司市值三千萬美元,到2020年底升了三百倍至九十億美元。Patrick沽售離場,「之後有再買番,賺幾多錢就唔講喇!」

「做生意唔應該『我贏你輸』」

他認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value creation(增值),「不同才能的人夾手夾腳,將間房裝修到最靚,大家一齊贏,做多啲便分多啲。」他不滿一些「炒股票」投資者,「根本唔係value creation,係夾硬炒上去,呃人錢,做生意唔應該『你贏我輸』!」

除了生意,他還有一個副業,就是錄製Podcast節目「Anything is possible 」。事緣兩、三年前,因為臗關節退化,需要做手術,手術後有數個月行動不便。當時香港正面對社會運動和疫情困擾,他與朋友網上閒聊,言談間感慨時下年輕人意志消沉,萌生做些事幫助他們的念頭。

——節錄自10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